服务热线:0512-65011899 0574-87039549
双击此处添加文字

Accumulatem,

explore and thrive with the world



积跬步 · 至千里

与世界同行





一站式高端留学服务

ONE-STEP TOP STUDYABROADSERVICE

活动回顾|家长课堂第一季收官《先懂孩子后懂教》
来源: | 作者:嘉世小助手 | 发布时间: 1350天前 | 181 次浏览 | 分享到:

10月24日下午两点钟,我们再一次邀请了二级心理咨询师、苏州市心理卫生协会会员王芸轩老师作为主讲嘉宾,讲述孩子行为背后的深层心理原因。


王芸轩老师不仅是苏州市妇联、检察院、总工会特邀心理咨询师,也是苏州市多家中小学指定心理辅导老师,有着超过两千余位家长和孩子的辅导经验,最擅长解决影响孩子学习的各类心理困扰。


开场时,王老师说了一个例子:一个孩子,在体育考试前,忽然就跑到王老师这里。王老师就问道,“你没有预约,你跑过来是因为什么?”孩子说:“王老师,我害怕考试。”原来啊,这个孩子的体育老师总是对他说“你干啥啥不行,根本考不好”,让孩子十分的害怕考试,就怕自己是真的不行,特别丢人。


王老师讲到,虽然有些老师确实不能算是很好的老师,但是孩子之所以恐惧,是因为什么呢?一个内心强大,对自己充满自信的孩子会因为一位老师的片面之词而恐惧吗?不会因为这点小事而恐惧的话,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不自信,觉得自己真的不行呢?


——来自于父母


原来啊,他的父亲是一位非常强势的人,觉得自己很牛,在不经意间可能就会伤害到孩子。所以啊,孩子的行为背后,一定是种种原因的叠加,导致孩子产生了这样的行为,而老师的话,在这里仅仅是一个导火索。


冰山一角

这是一个冰山一角的图片,所谓冰山一角,即冰山大部分体积其实是在水面以下的,暴露在水面上的其实只是冰山的很小一部分,夸张一下,就是“冰山一角”,指所暴露出来的情况其实只是整体的一小部分。孩子的行为,也就是家长能看到的就是冰山上那露出来的小小的一个角,而他的心理感受,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都隐藏在平静的海面之下。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他们的语言能力不足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因此,往往用这些看似异常的行为来作为与大人沟通的方式。


亲子教育,要先从懂开始

孩子行为的背后,其实是有四大心理支柱的:


一、安全感

人类最大的需求就是安全感,孩子幼年时期的所有行为都需要通过外界的反馈来确定,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其实都是家长说的算。这个时候的父母也是对孩子心理影响最大的,可以说对于世界的认知最初就是来源于家长。他们通过听父母的指令完成任务并且受到鼓励和表扬,内心就会生出足够的安全感。家长不能只在孩子教育和基本的吃穿住上面花费金钱和精力,更重要的是要关心他们内心的成长,给予足够的安全感。


安全感缺失的孩子,会出现以下种种行为:

  • 分离焦虑,一旦离开熟悉的人或群体就会难以适应。

  • 人来疯,表现欲望强,一旦被忽视就会闹情绪;反之则恐惧社交、沉默内向、孤僻。

  • 经常咬手指、咬指甲、抠嘴唇、抠鼻子、拔头发、习惯性搓手、抖腿、失眠。

  • 陌生环境适应能力差,害怕公众讲话、不敢表达真实想法、不会拒绝别人、容易被骗。

  • 各种怕,比如怕黑、怕一个人独处、怕各种小动物、恐高。

  • 强迫性的行为:反复地洗手、关门、开关灯、检查手机钥匙钱包、提醒、嘱咐、确认等。



二、依恋关系

依恋关系是孩子和照顾者之间的情感纽带,让两者在感情上相联结。依恋关系的形成从婴儿一出生就开始了,并在孩子生命的前几年逐渐发展出一套模式。尽管这些模式会随着时间而改变,人们对于不同对象也有不同种依恋模式,但这些早期发展出的模式会影响每个人在未来的人生中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和联结。孩子在幼年较为积极的探索和成长,且自信指数高,形成了安全的依恋关系,伴随着成长容易信任别人,容易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亲密关系。


依恋关系的断裂则会导致孩子在校园生活中霸凌、侵犯、人际障碍、抑郁、受伤害。



三、自信心

那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呢?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测试:

一个人自信心的建立,至少要经过5000次以上的肯定。


这种肯定,一定要是对孩子能力的肯定,例如:“宝贝你长得真好看!”这种肯定就没有什么意义,孩子不会觉得很受用,但是如果说“这么难问题你都能解开,你是怎么做到的?”,孩子就会给自己找一个自己为什么这么优秀的原因,进而在这种问题上都会以优秀的标准来规矩自己的行为,多次的鼓励和肯定,就会给孩子的潜意识里植入自信的种子。


青少年对父母有哪些渴望呢?




如何教?


01

做成熟的父母

将父母冲突圈养:父母的冲突或者婚姻问题放在父母和成年人之间解决,不要将孩子卷入。


做接纳的父母:接纳和承认孩子的不足,理解和接纳是建立关系的基础和前提。

02

做理解的父母

理解在先,建议在后

真诚得理解和安抚孩子的痛苦

把对孩子的期待变成良药,激励孩子前进

03

做有功能的父母

帮助和陪伴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

做孩子情绪的缓冲垫,培养面对逆境的能力

对孩子的任何微小进步都予以关注和反馈

04

做独立的父母

该放手时就放手

别剥夺孩子享受成就感的权力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更多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