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umulatem,
explore and thrive with the world
积跬步 · 至千里
与世界同行
一站式高端留学服务
ONE-STEP TOP STUDYABROADSERVICE
昨天早上12点,美国Early Decision和 Early Action早申请终于结束,我们文书总监吴老师也终于告别了她一周上7天,每晚加班的早申请季。今天她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天,而昨天下午又被我很不人道地拉着她来做这个采访。
文书总监
Celery吴芩
7年留学申请经验+4年文案团队管理经验;
翻译硕士,英语专业8级,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是两个人类幼崽的温柔妈妈,也是事无巨细帮学员搞定从申请到入学的女超人。
擅长挖掘学生亮点,精通美国前30学校申请要求及录取偏好,擅长分析、挖掘学生与院校专业匹配度,了解各个学校的面试技巧、指导学生从容面对面试;
100%申请成功率,85%+获美国前30
学生录取(美国)宾大、哥大、芝加哥、康奈尔、加州伯克利、卡耐基梅隆(英国)剑桥、LSE、UCL等名校。
对话 · 文书
Question
Q1
可以和我们介绍下美国的Early Decision和Early Action吗?
Early decision 也就是早绑定式申请,如果录取了,就必须去的,绝大部分学校是11.1号截至,因为美国东部和我们有时差,我们这是11.2号中午12点截至。当然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始有了ED2了,截至时间差不多在1.1号左右。
Early action 就是提前行动,也就是早申请,早知道结果,但你不是必须去的,有几所学校是在10.15号截至,比如北卡教堂山就是10.15号截至,大部分学校也是11.1号截至。但这里面有的学校是叫REA,就是申请了这所学校的早申请,就不能申请其他学校的早申请了。
最后的就是Regular Decision常规申请,很多学校是1.1号,这2年也越来越多样化,会有1.15号、2.1号截至的学校。
Q2
早申请是不是录取的概率会更大?那是不是我们学生都建议他们去参加早申请呢?
ED的录取概率会大,EA看学校的,比如弗吉尼亚大学这种既有ED又有EA的学校,其实EA的录取率并不会比常规申请高。我们也不建议所有学生都参与早申请,比如说有的学生托福还没考到学校的最低要求100分,我建议大家放更多的时间在语言考试和文书准备上,把机会留到常规申请。
Q3
对于文书,你觉得什么时候启动会比较好,写美国的文书,有没有什么方法论?
美国的文书分为common 的主文书,UC的4篇文书,以及各个学校的小文书。在暑假期间,我建议学生把主文书和UC的文书初稿写好。
至于文书的方法论,
我觉得第一步是带着学生和家长一起梳理9-11年级期间所有参加过的大大小小的活动,做成简历;
第二步是开始寻找个人标签,什么是个人标签呢,比如说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方面是和别人不一样的,你所追寻的是什么,你平时大量的时间投入在什么地方。我们有一个学生,他未来是要学习计算机的,性格也是传统理工男,但他喜欢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是科幻小说,同时他热爱画画,也经常会把各种奇思妙想做成手翻画,在画画方面,他还花了很多时间在木刻版画上,那这就是他区别于其他申请者的不同点。
第三步,尽早开始动笔,千万不用拖到最后一刻
Q4
今年也是你从事文书和申请工作第八年了,你觉得在这一季的申请工作中,你有什么让你比较有感触的事情吗或者说和往年有所不同的吗?
Q5
对于这一季申请的学生,你有什么想对他们说的?
尽早确定梦校,多做学校调研,文书早点动笔,不要把申请拖到最后一分钟(这里我就不点名某些童鞋了,自我谴责去吧)
Q6
我接触到好几个申请季的家长,感觉他们好焦虑,你有什么建议可以给他们吗?
相信你们的孩子,他们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懒惰和差劲,家长只需要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到了申请季,基本木已成舟,不要太过施压,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最重要的。也不要把你们的焦虑情绪传递给他们,其实他们在准备申请的过程中间也给了自己很多压力,申请工作是个很繁重的一项任务,如果当中再穿插着家庭关系的处理,只会适得其反。
Q7
那对于还没进入到申请季的学生,从文书的角度出发,你有什么建议不?
多读书,多经历!在写文书的过程中间,所有的灵感迸发都来源于阅读积累和生活经历。
另外提醒各位同学,在做完一个活动之后,及时记录和总结,别到了申请季,记忆全无(谁在暴风哭泣)
今天短暂的休息后,吴老师又要奋战着赶下一个Deadline,因为11.15号,在西雅图的华盛顿大学迎来它唯一的截止日期,这所学校在中国学生中非常受欢迎,而在11.30号,加州系统里的加州伯克利,洛杉矶,圣巴巴拉,圣地亚哥等学校也将截至。
这里我想代表嘉世环球,感谢每一位奋战在一线的文书老师,申请老师的辛苦付出,也想对申请季的家庭说:Every stroke counts,朝着正确的方向努力,终将得到回报!
最后祝大家都干干脆脆的录呀!
更多案例